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盘点,本是保障资产安全与使用效益的重要工作,但在执行过程中,行政人员常常遇到一类“硬骨头”问题:部分员工拒不配合、敷衍应对,甚至有意隐瞒或推诿责任,致使盘点工作进展缓慢、结果失真,影响整个资产管理闭环。
面对这种现象,行政部门该如何合理应对,既不激化矛盾,又能确保制度落实?本文结合管理实务,提供多维度的应对思路。
一、厘清问题根源:员工为何不配合?
在处理行为之前,先理解动因更为关键。员工对盘点工作的抵触情绪,常见原因包括:
-
制度不完善或执行松懈,员工习惯于忽视资产管理流程。
明确这些“潜在动因”,是管理者制定有效对策的前提。
二、行政处理策略:流程+制度双线推进
1. 提前沟通:明确责任与边界
盘点前,行政部门应通过邮件、会议、公告等方式明确通知资产盘点的时间、范围和流程,重点说明:
-
每位员工对所领资产负有使用与保管责任;
-
本次盘点旨在资产规范与管理优化,不做“一刀切”追责;
-
配合盘点是一项岗位职责,属于工作范畴。
若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,可自动推送资产核对清单至责任人微信或钉钉中,既提升效率,又增强流程感知。
2. 制度支持:构建刚性约束机制
如若企业已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,应在其中明确“不配合盘点视为违规”,并与员工绩效或内部管理评分挂钩。否则,即便行政部门强力推动,也难以有效执行。
此外,可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,设置“核查状态”与“盘点完成率”等考核项,自动生成责任人盘点绩效记录,便于量化考核。
3. 协调机制:跨部门联合执行
盘点不应由行政一方孤军作战,尤其在涉及多个业务条线时,可联合人事、财务、IT等部门共同发布盘点任务,提升制度背书的权威性,避免员工产生“可协商”的错觉。
三、具体应对方式:分级处理,灵活管控
针对不同情况的员工不配合行为,可实施差异化应对:
-
多次未响应:记录系统内“未盘点原因”,行政备案,并提交上级;
-
主观抗拒:行政可联合所在部门主管约谈,并视情节启动处罚机制。
同时应避免粗暴处理方式,如群体点名批评、公开通报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,反而可能激化抵触情绪。
四、从系统入手,减少人为依赖
相比依赖人工沟通与督促,通过数字化工具建立“制度闭环”更为有效。企业可采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,实现以下功能:
-
一物一码,员工扫码盘点,减少推诿;
-
系统推送通知与催办,避免人工反复提醒;
-
自动形成盘点报告,标注责任人、完成率、异常点位,方便事后溯源与管理复盘。
当流程标准、工具辅助、制度健全,员工也更容易建立对盘点流程的信任感与责任意识。
盘点不仅是清单,更是管理风气的体现
员工不配合盘点,表面是工作阻碍,实质则折射出企业管理文化的执行力问题。行政人员在处理此类问题时,既要有制度保障的“硬”,也要有协作沟通的“软”,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跨部门协同的方式,逐步形成职责清晰、流程透明、配合自觉的资产管理文化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规与高效。
点击开通免费试用:
点我提交申请
 |